2025年6月28日,304永利“红色筑梦”社会实践团迎着朝阳奔赴乌审旗巴图湾红色文化小镇,开展以“赓续红色血脉 赋能乡村振兴”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团总支副书记张名老师的带领下,青年学子们以赤诚爱国之心叩响历史之门,在革命故地的红色研学中接受精神洗礼,让青春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绽放爱国光芒。
历经3小时车程,实践团踏入了巴图湾红色文化小镇。在乌审旗革命故事讲习馆,1926年乌审旗第一个党小组诞生的复原场景前,煤油灯的微光与牛皮文件包的斑驳痕迹,勾勒出革命先辈“为有牺牲多壮志”的奋斗图景。志愿者们诉说着的铿锵誓言与馆内陈列的煤油灯、牛皮文件包形成跨越百年的精神对话。陕北说书数字化展演中,三段地游击队伏击日伪军的战斗场景以沉浸式体验还原烽火岁月。当全息投影里老民兵讲述“马灯传递情报”的故事时,实践团成员们眼中闪烁着泪光——那是对爱国先烈“苟利国家生死以”精神的深切共鸣。在红色文化长廊,青年员工们的齐声诵读更是用最激昂的声音传递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和对伟大祖国的热爱,让爱国情怀在文字与声浪中升腾凝聚。
午后的党史教育馆内,以“党性光辉·鄂尔多斯实践”为脉络,通过“理论脉络+英雄范例+情景体验”三维展陈,铺陈党的百年奋斗史在鄂尔多斯的实践画卷。在“红色家书”展区内,泛黄的字迹与与电子屏上“这才是我们该追的星”的弹幕留言交相辉映,年轻一代用数字语言与革命先辈进行精神对话,让爱国精神在代际传递中焕发新生。
在生态文明展馆,“沙海变绿洲”的乌审召治沙奇迹令队员们震撼。通过3D沙盘互动系统,同学们直观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展馆内展翅的沙柳莺标本与电子屏上的治沙老民兵访谈影像交相辉映,构建起“红色精神引领绿色发展”的生动课堂。
通过珍贵文物、历史影像和场景复原,实践团重温革命先辈浴血奋战的光辉历程。泛黄的手稿、破旧的军衣、斑驳的枪炮仿佛诉说着往昔的峥嵘岁月。返程途中,实践团师生们纷纷表示,此次实践之旅是一次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从革命讲习馆的战火记忆到生态文明馆的绿色奇迹,每一座展馆都是滋养爱国情怀的精神沃土;从红色家书的信仰传承到治沙现场的实践躬行,每一次体验都是锤炼爱国品格的生动课堂。



